重点专业建设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基础

作者:李娟来源:教务科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9日点击数:

3.1教学基础(培养方案、管理制度、教学条件、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等)

3.1.1人才培养方案

1.专业介绍

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可以上溯到20世纪20年代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的前身——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1992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土地管理学院,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专业。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有着雄厚的学科支撑,土地资源管理建设学科1999年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5年被列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同年以本学科为主要支撑,获得了“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目前拥有全国土地资源管理学科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该专业注重办学传承,长期引领全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多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具有显著的国际影响力,成为欧美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

2.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基本知识,受到土地调查与规划、土地政策分析、地籍管理、房地产估价等基本技能训练,具有“测、绘、规、估、表、籍”和计算机应用等实践能力,能适应新时期相关领域工作和研究需要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3.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土地规划、测量、计算机、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等的培养和训练,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胜任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具有独立从事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

(2)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体育、军事知识。

(3)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土地资源学等基本理论,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土地问题的能力。

(4)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5)受到土地规划、测量、计算机、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等的基本训练,掌握土地调查、土地评估、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及土地开发经营的技术。

(6)具备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管理的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与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掌握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等理论知识,能够应用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制图,仿真模拟或数据模型分析土地问题。

(9)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专业外文文献,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4.培养特色

本专业培养以理论教学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确保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能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求,使所培养的学生在专业理论修养及测绘、规划、评估、政策模拟和分析等专业实践技能方面的素质全面提升,创新型思维得到锻炼。

5.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

(2)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学、土地行政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管理、测量学、土地利用工程等。

6.集中实践环节:土地管理综合实习、测量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

7.学制:三年

8.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3.1.2管理制度

1.教师业绩考核办法(试行)

为了充分调动学院全体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承担重大研究项目、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根据学校科研管理与人才计划要求制定考核办法。

2.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管理细则

为了加强本科教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及《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关于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规定(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对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定管理细则。

3.实验课管理及考核办法

实验教学是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专业的特点实验课有各自的特点,为规范实验教学,加强实验课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特制订实验课管理及考核办法。

4.实验室管理规则

5.实验室开放管理条例

6.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

7.仪器设备管理使用规则

8.实验仪器损坏、遗失赔偿办法

9.学生实验守则

10.低值品、易耗品管理办法

3.1.3教学条件

1. 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本专业形成了一个在学缘、职称、学位、学历以及年龄等方面结构合理的一支师资队伍,这一师资队伍是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核心,具体体现为:

(1)学缘结构:具有外校教育背景的教师比例超过80%,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比例超过50%;

(2)职称结构:高级职称占65%,中级职称占18%;

(3)学位构成: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比例提高到95%;

(4)学历层次:100%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

(5)年龄结构:中年教师占90%,青年教师占10%。

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合理,措施得当,形成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教授、副教授平均每学年为本科生上课率达90%。

2. 教学环节全覆盖的实习基地

南京市江浦测量实习基地依托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珠江校区公共服务站,能提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三个标准班100多名学生同时开展测量综合实习,实习内容涵盖航空影像平面图调绘、测量项目技术设计、控制测量、GPS测量、碎部测量、三等水准测量、全解析方法数字成图等实习环节以及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环节,通过实习,同学们能够掌握测量项目的整个流程,实践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提高。学校还加强了与国土资源部、有关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业务联系,在加强原有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拓展了江苏省金坛市、泰兴市、江都市、盱眙县4个教学实习基地,使校外实习基地增加到14个,为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提供了有力支撑。还与江苏省东图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兰德土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苏信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江苏苏地仁合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苏州天元不动产咨询评估有限公司等专业估价机构联合建立课程实习基地,外聘了企业的负责人和就技术骨干担任课程专题与实习指导教师,为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提供良好机会。

3.软硬件齐全的的教学实验中心

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坚持硬件与软件建设有机协调的原则,改善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基本设施条件。硬件方面,学校积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验中心建设,中心拥有教学仪器设备801台(套),价值约632万元,其中大型先进仪器设备3台(套),价值约120万元;实验中心拥有297台微机, 14套手持GPS、11套RTKGPS、14套全站仪、25套光学经纬仪、16套水准仪、2套电子水准仪、12套手持测距仪、8套手持GPS、10套工作站、2套绘图仪、1套数字化仪、1套激光扫描仪等专业教学设备;除此之外,还有服务器、磁盘阵列、投影机、打印机、扫描仪、防火墙、交换机、不间断电源及网络设备等教学附属设备共计801台套。软件环境包括MAPGIS平台软件、地籍管理系统软件、规划编制系统、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地利用管理系统、规划管理系统、地价评估系统、建设用地系统等土地管理系列软件。

4. 现代化的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积极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为教师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可能。现在本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师都可以通过相关的课程网络与学生之间建立互动的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成了课上授课与课下在线辅导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土地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一批课程都已经实现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有效地改善了教学的效果,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面,学院还经常邀请图书馆等机构的专家开展讲座,使教师很快地掌握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学校还不断加强图书资料和信息网络建设,为学生的图书阅览、信息检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专设的学生机房。

3.1.4培养质量

1.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具备土地管理方面的深厚理论功底,全面适应土地管理的宏观领域与基层实务的工作岗位,在实际面对问题时能够凭借扎实的理论积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面比较宽广,结构合理,在专业领域内的专项发展潜力大,能够快速适应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岗位需求,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土地估价、土地规划等。学习能力出众,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与能力高,能够快速地根据岗位需求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发展的空间大,潜力强。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肯定与欢迎,有效提升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用人单位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毕业生综合素质给予高度肯定的评价。例如,江苏苏信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惠对本校培养的应用型本科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理论素养高、实干能力强、实践业务精。

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结果进行质量跟踪调查,针对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劳动纪律、行为规范、心理素质、团结协作、理论知识、动手能力、适应能力、独立工作、组织管理、工作业绩共14方面对2011届至2013届的土地资源管理本科毕业生做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形式以问卷形式为主,共向用人单位发出问卷5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44份。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表4),尤其体现在工作业绩和理论知识方面,工作业绩的优秀比例达到79.5%。

表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表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思想政治

表现

31

70.5

13

29.5

0

0.0

0

0.0

职业道德

28

63.6

16

36.4

0

0.0

0

0.0

敬业精神

25

56.8

18

40.9

1

2.3

0

0.0

工作态度

20

45.5

24

54.5

0

0.0

0

0.0

劳动纪律

21

47.7

20

45.5

3

6.8

0

0.0

行为规范

22

50.0

22

50.0

0

0.0

0

0.0

心理素质

22

50.0

21

47.7

1

2.3

0

0.0

团结协作

29

65.9

15

34.1

0

0.0

0

0.0

理论知识

33

75

11

75

0

0.0

0

0.0

动手能力

32

72.7

12

2

.3

0

0.0

0

0.0

适应能力

24

54

5

20

45.5

0

0.0

0

.0

独立工作

23

52.3

20

45.4

1

2.3

0

0.0

组织管理

27

61.4

17

38.6

0

0.0

0

0.0

工作业绩

35

79.5

9

20.5

0

0.0

0

0.0

2.毕业生表现杰出

本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杰出表现为本专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50%以上的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如,1999届毕业生姜开宏任职于国务院办公厅;2001届毕业生范黎就职于国土资源部。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排名前20位的高校中,60%的高校拥有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培养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本专业培养的全国第一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生黄贤金,现担任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2014年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1996届毕业生冯淑怡,2011年破格晋升教授,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3年获得全国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002届毕业生谭荣,是全国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第一位“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现为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MPA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有的毕业生取得了显著的创业成果。如,1997届毕业生刘吉军,创立了南京东图土地规划咨询有限公司,带动上百人的就业,产生了2亿多元的经济效益。

3.1.5社会评价

1.国内外同行认可度高

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赢得了国内外同行良好的评价。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对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荷兰瓦赫宁根大学Nico Heerink教授、德国洪堡大学Konrad Hagedorn教授、英国剑桥大学Michael Oxley教授以及台湾逢甲大学的韩乾教授等著名专家学者也给予了好评。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严金明教授这样评价本专业输送的研究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培养的研究型本科生受到了良好的科研基础训练、创新能力强。”此外,本专业教师编著的教材及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被国内同行普遍采用、接受。

2.行业口碑良好

凭借专业建设和学科平台的领先地位以及鲜明的国际化特色,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赢得了土地资源管理行业的一致认可。很多土地管理单位慕名而来,主动联系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开展业务培训和人才教育工作。本专业为江苏、辽宁、山东、安徽、新疆等土地管理系统在职培训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近年来,本专业多次承担地方国土管理系统的业务培训,包括镇江国土资源局系统业务培训、淮安市国土资源局淮阴分局干部培训、亳州市国土资源系统干部培训、芜湖市国土资源局骨干业务培训、马鞍山国土资源局系统业务培训、中建7局城市开发建设专题培训等,每次培训40-50人。通过开展行业实践业务、人才培训、继续教育等,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树立了土地管理行业的良好口碑。

3.2课程与教材建设(主干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及教材建设)

3.2.1课程设置

除了学校统一要求的通识教育课程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必须完成的核心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基础课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2010035

管理学原理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3

2020155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4

2220053

社会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2

231001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P

obabilit

 Theory and Ma

hematical Statist

cs

4

010015

行政管理学 Public Administration

3

2. 专业基础课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2030140

土地资源学 Land Resources

2

2030270

学科导论 Discipline Introduction

1

2030214

测量学 Surveying

3

2030123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3

2030087

土地经济学 Land Eco

omics

3

3. 专业核心课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2030220

地籍管理 Cadastral Management

3

2030163

土地法学 Land Law Science

2

2030252

不动产估价 Real Estate Appraisal

3

2030235

土地利用规划学 Land Use Planning

3

2030278

土地利用工程 Land Use Engineering

3

4. 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20302

7

土地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 Socio-Economic

Survey

and Analysis of Land

2

2030280

土地管理综合实习 Comprehensive Practice in   Land management

3

2030286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Graduation Field Work and   Thesis Writing

10

3.2.2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表7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

精品课程名称

精品课程级别

精品课程立项年份

精品课程负责人


土地经济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

共享课课程

2013

冯淑怡

2

不动产估价

2013

吴群

3

土地利用规划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0

欧名豪

4

土地经济学

省级精品课程

2006

曲福田

5

不动产估价

2007

吴群

6

土地利用规划学

2008

欧名豪

7

土地经济学

校级精品课程

2002

曲福田

8

不动产估价

2004

吴群

9

土地利用规划学

2006

欧名豪

10

不动产经营与管理

2008

唐焱

表8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双语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开始开设年份

任课老师

1

土地经济学

2006

郭贯成

2

资源经济学

2008

石晓平、冯淑怡

3

学术交流

2008

石晓平、冯淑怡

4

文献选读

2008

冯淑怡

3.2.3教材建设

表9  近年本专业教师出版教材情况一览表

序号

教材目名称

时间

等级

授予部门

1

土地经济学(第三版)

2014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部

2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八版)

2012

“十二五”农业部规划教材

农业部

3

土地经济学(第三版)

2012

4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

2012

5

公共政策学

2014

6

行政管理学(第二版)

2014

7

土地利用工程与规划设计

2014

江苏省高等学校“十二五”重点教材

江苏省

8

行政管理学

2013

9

土地法学(第三版)

2012

3.3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实践教学、学习效果评价等)

3.3.1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精神,围绕“厚基础、差别化、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打造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平台,鼓励学生多途径参与科研,提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拓展大学生第二课堂,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不同专业,不同院系,不同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本专业学科发展前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术兴趣,拓宽学术思路,激发学术灵感。培养形式主要有(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注重学生的科研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将课堂的知识学习能力转化科研素质与能力,通过引入科研课题与社会实践深化课堂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和科研素质。(2)学生与教师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挖掘学生的创造力,通过指导教师的课题培养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常规形式与参与式平台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的培养形式,例如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简称SRT计划)、读书沙龙、学术报告、学术论坛、“四文”写作(课程论文、实践论文、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社会调查与实践,打造大学生夏令营、钟鼎学术沙龙、行知论坛等学生学术交流平台,激发学生学术科研兴趣。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依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现有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结合学科优势和特色继续推进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利用科研优势推动课程内容更新,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前沿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基础扎实、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基本素质,并具备在本专业领域中发现、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较强能力。

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国内相关专业较有效的教学经验,注意转变教学思想,研究教学方法,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性质,改变长期使用的满堂灌教学方法,讲授中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质疑式”等双向教学方法,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将以前学生单向被动接受知识变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3.教改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为了配合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不同特点。当教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推导和思考分析的教学内容时,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大量图片,丰富教学内容,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使用高质量的专业课教材。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要求尽可能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十五规划教材、二十一世纪教材或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

①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践。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构建科学、规范、可行的课程体系,使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逐步体现“厚基础、差别化、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将专业基础、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可以全程参与老师的实践教学过程并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②)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实地参观考察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使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增加课堂的知识量,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更具有趣味性。③团队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尤其以“大学生挑战杯”、“SRT”等活动为切入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④积极参加全国性教学研讨会,开展校际交流。一方面把本团队取得的教学成果向兄弟院校辐射推广,另一方面学习到了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⑤在相关期刊杂志上发表教学改革论文,对全校师生开放网上教学资源,实现师生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接待了部分高校,如中国矿大大学,河海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中国农大等兄弟院校及同行在我系的考察和交流,共同研究探讨了团队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问题。

4.教学及管理信息化方面

学校积极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为教师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可能。现在本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师都可以通过相关的课程网络与学生之间建立互动的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成了课上授课与课下在线辅导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土地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一批课程都已经实现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有效的改善了教学的效果,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面,学院还经常邀请图书馆等机构的专家开展讲座,使教师很快地掌握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学校还不断加强图书资料和信息网络建设,为学生的图书阅览、信息检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专设的学生机房。

3.3.2质量保障

1.建设国际一流的师资队伍和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群

制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方案,面向海内外诚聘英才,为每一位加盟专业建设的教学科研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力争在顶尖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有所突破。采用国外引进与国内提高相结合的方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国外引进的高水平人才,通过院校两级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体系给予支持;对于已有的师资力量,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江苏省教育厅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渠道,选派出国研修,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充分利用专业的学科、科研、国际合作等优势资源,反哺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努力做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通过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双语课程建设、全英文课程建设、英文原版教材引进、聘请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群,力争建设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拟建设的教学团队包括土地经济与政策教学团队、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教学团队、地价与不动产管理教学团队、土地行政与法学教学团队。

2.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打造国际特色鲜明的课程教材体系

 加大国家级、省级资源共享课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土地经济学》、《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学》等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加快课程更新升级建设。在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课程进入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行列,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土地利用管理》、《土地行政管理学》、《土地法学等课程。通过精品课程体系建设,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积极拓展双语教学课程。进一步提升双语教学教师本身的双语授课水平和学生的英语接受能力,拓展双语教学课程的涉及面。在此过程中,积极引进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采取中英文授课方式有机结合的形式,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全英文课程体系。参照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英国剑桥大学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规划建设10门英文课程,将核心基础课程打造成高品质、与国际接轨的优质课程群,建成来华留学生解读中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窗口。通过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全英文课程体系,为提高本专业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网络课程建设,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在现有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网络教学的内容、方法与手段,注重网络教学环境新颖性、科学性与实效性,及时应用最新的教学信息化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条件与环境。

编写出版国内一流的专业课程教材。完成《土地经济学》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的修订出版,积极争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的立项及编写出版。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材推向世界,做好翻译出版工作。与此同时,加强对国外优秀经典教材资源引入,将其与双语课程建设、全英文课程建设相结合,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3.加大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素质提供优质平台

进一步加强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对现有的软硬件不断完善和升级,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一个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于一体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实训中心,并且要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将其打造成全方位、开放式平台,成为展示本专业建设成果的一个窗口。同时,继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将定期举办专业研讨会及“校友沙龙”,把已毕业的在相关岗位担任重要职务的校友请进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和培训,建立校友资源库。在专业实习上,通过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模拟实验室,大量收集案例,构建土地资源管理案例库和数据库,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调用数据库,进行模拟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通过优质的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保障。另外,全面深化与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战略合作,选派高年级本科生到江苏国土资源系统一线单位开展就业实习实践活动,熟悉了解基层国土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内容与业务流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业务素质。

4.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优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

按照专业“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实践环节的结合与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第一课堂的教学环节,倡导讨论与启发式教学,增加实验课程教学的内容,实行课程实习、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的三阶段考核模式,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努力开拓学生创新思维与增强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的建设,主要依托于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钟鼎学术沙龙、行知学术论坛、土地管理夏令营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开。加强专业教师对SRT团队的指导,形成专业教师从立项申报、调查研究、论文成稿到答辩考核的全程指导,不断提高成果质量,扩大学生参与面。学生利用沙龙和论坛研讨的机会,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为解决当前社会矛盾问题进行思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关注本专业学科发展前沿动态问题,有效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为其学术论文的选题提供依据和思路。通过读书报告与讨论会、现场辩论赛、模拟应聘、专题讲座等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坚持开展全国土地管理专业夏令营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业学术前沿报告,营造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造科研训练的机会与提高理论研究的能力。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环节的考核要求,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从研究题目、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到论文撰写的整个环节,推动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实现学生在专业培养领域内的全面提升与发展目标。

5.加强国内外教学交流与合作,提升专业建设国际化水平

资助师生赴国外访学交流。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人才,在校际框架协议下,通过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剑桥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的合作,借助中美“1+2+1”、中法丝绸之路等本科生交流项目,优化培养模式,实现校际之间专业建设资源共享,联合培养、互派学生访学。建设期内,计划资助本专业30%的学生和教师出国访学、交换。

资助师生赴国外学术交流。选派优秀师生参加重要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尤其是本专业国际同行高度认可的国际会议,加强本专业师生与国外专家、学者的交流,拓宽学术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本专业的国际影响力。

定期聘请海外名师来校讲学。通过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等专聘项目,定期聘请资源管理领域内的世界一流专家来校授课,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利用国际农村发展(IMRD)硕士案例研究班来华交流的机会,举办中外大学生的交流活动,开阔学生的国际眼界。建设期内,每年至少聘请2名外籍教师来校讲学。

6.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改革创新力度,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加大投入、激励教学改革。一是通过改革考核标准和投入经费等手段,鼓励教师对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研究精力的投入,探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二是加大经费投入,探索慕课教学模式建设,改革教学方式。

构建“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机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打通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之间的障碍,构建“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机制。这种机制重点关注了本科生向研究生过渡的中间环节,解决了两者间的衔接问题。从本科阶段就开始注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育,使其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科研工作顺利地衔接。研究生的论坛也向本科生开放,加强研究生对本科生的科研创新示范与引导,还专门开辟了从本科生向研究生过度的土地资源管理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科研能力培养注重“四个贯通”:课内课外贯通、校内校外贯通、国内国际贯通、本科阶段与研究生阶段贯通。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依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现有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结合学科优势和特色继续推进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利用科研优势推动课程内容更新,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前沿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国内相关专业较有效的教学经验,注意转变教学思想,研究教学方法,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性质,讲授中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质疑式”等双向教学方法,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以前学生单向被动接受知识变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开展教改项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教学改革与研究,解放思想,探索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从而使人才培养的水平更上一层楼。将已经完成的教改项目(如《〈土地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大学生课外实践创新活动体系优化研究》、《资源与经济学系列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土地法学>应用性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等)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推广和应用,在对学生的考核中,不仅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考察。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开展新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提供服务。

3.3.3实践教学

南京市江浦测量实习基地依托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珠江校区公共服务站,能提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三个标准班105名学生同时开展测量综合实习,实习内容涵盖航空影像平面图调绘、测量项目技术设计、控制测量、GPS测量、碎部测量、三等水准测量、全解析方法数字成图等实习环节以及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环节,通过实习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测量项目的整个流程,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实习管理采用流程式管理制度:(1)实习之前做足准备(包括所有学生的联系电话和微信号码,创建测量综合实习交流和信息发布微信群,收集测量实习所需的各种测量规范、技术要求以及实习区域的各种影像、地形、地貌、权属信息);(2)实习前一天召开测量综合实习动员大会(发布测量实习的时间、地点、分区、分组、仪器安排、交通安排等信息,公布测量实习的纪律和注意事项、公布各组成员、组长、仪器管理员等组织管理信息,通知学生需要携带的个人物品、药品);(3)测量实习任务分配(按照国家规范规定的比例尺将实习区域划分为若干实习分区,通过电子抽签软件确定各组实习的分区,通报实习的流程与环节和各实习环节的主要实习工作);(4)踏勘测区;(5)测量技术设计;(6)航空影像平面图调绘;(7)测量仪器检验校正;(8)控制测量;(9)GPS测量;(10)三等水准测量;(11)碎部测量;(12)全解析方法数字成图。

实习考核成绩采用个人与小组成绩综合计算(个人成绩包括口头报告、考勤、仪器操作考试、实习报告;小组成绩包括控制测量成果、GPS测量成果、电子地形图、分组报告)。

学校还加强了与国土资源部、有关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业务联系,在加强原有教学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南京市江浦综合实习基地,拓展了江苏省金坛市、泰兴市、江都市、盱眙县4个教学实习基地,使校外实习基地增加到14个,着重培养土地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科研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效果良好。

3.3.4学习效果评价

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毕业生读研率和就业率名列学校各专业前列,为科研院所和国内外重点大学输送了大量优质的研究生生源,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同学还有相当比例学生转入博士学习阶段或到国外继续深造。培养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潜能,学生参与科研的能力与素质显著增强,表现出了良好的科研创新精神,成为本学科一支重要的科研后备力量。75%的本科生主持、参与了国家、江苏省和学校立项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科研产出连续3年位于全校第一。近年来,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不断提升,有16篇获得学校优秀毕业论文,有4篇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本专业毕业后继续深造的研究生中,成功申请到了11项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近年每届学生生均GPA均大于3.0,外语运用能力强,四级英语累计通过率的比例达到87%,近年获得大学生国家级和省级实践创新项目14项、公开发表论文81余篇,年终就业率超过96%,近年考研升学率在28%左右,近年专业招生生源充足,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100%;培养学生综合质量高,用人单位评价高,反映良好。

3.4专业品牌特色与优势

3.4.1专业品牌特色

1.服务导向明确,紧扣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土地资源管理行业中关键问题。在教学科研中,瞄准农村土地问题和乡村治理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紧密围绕国家和江苏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乡村社会治理机制改革的紧迫需要,在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与差别化管理政策、土地出让制度改革及收益共享机制、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与咨询服务。近年来,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多次接受国土资源部委托研究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关于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华社内参稿件,有5篇《国内动态清样》供中央领导决策咨询,其中3篇得到国务院主要领导批示。研究成果《从日本经验看我国耕地保护的压力及应对建议》提出的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议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重视。

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通过深化与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全面合作,以国土利用与管理领域的科研项目及应用研究为载体,发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政策咨询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推进了江苏省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研究,促进了“国土资源创新”“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土地管理方式创新与配套政策支撑,更好地服务于江苏省经济建设与发展。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公共管理学院自2004年与国土资源部签订公共管理硕士研究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为全国各级行政管理单位人员进行公共管理的学历/学位型的研究生培养已达到1105人,其中培养江苏省在职人员732人,国土资源管理方向的在职学生360余名。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扩大了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2.培养模式多元,创新贯通式、参与式、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十分注重提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思路与定位具有前瞻性;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性改革,人才培养国际化教学改革效果显著;构建了贯通式、参与式、国际化的复合型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人才培养方向。对学生参与式科研能力培养实行了积极探索与创新。

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参与式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案。针对土地资源管理国家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学生参与式科研能力培养方案:①培养目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拓展大学生第二课堂,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不同专业、不同院系、不同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本专业学科发展前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术兴趣,拓宽学术思路,激发学术灵感;②培养形式: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简称SRT计划)、读书沙龙、学术报告、学术论坛、“四文”写作(课程论文、实践论文、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社会调查与实践、大学生夏令营等。

搭建了丰富多彩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平台。充分利用我校土地资源管理的学科优势和科研条件,搭建了丰富多彩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平台,主要包括:①钟鼎学术沙龙。通过读书报告与讨论会、现场辩论赛、模拟应聘、专题讲座等多种活动形式,培养本科生独立思考与科研创新思维能力。②行知学术论坛。论坛的形式主要包括专家讲座、学生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等,论坛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在学生层面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③全国土地资源管理大学生夏令营。开展了中外大学生专题讨论、专题调研培训、农村实地调研、专家讲座、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国家土地管理改革试验区参观访问、夏令营论文交流答辩等活动。④全国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生论坛。该论坛由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创办,为研究生和高年级的本科生搭建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

制订了科学有效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运行机制。通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式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总结,探索建立了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领导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大学生科研创新的服务保障机制,构建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引导激励机制、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成果评审机制,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运行机制。自活动开展以来,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公共管理学院形成了院长负责、学院党委书记协调、教学院长具体负责的领导管理机制,构建了以学生辅导员和学院办公室老师为主、教务处和研究生院配合为辅的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了交通费补助、食宿优惠、保研优先、与国内土地资源管理领域一流专家当面交流等在内的引导激励机制,并形成了对大学生论文交流答辩、问卷设计、实地调查、分析总结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估的成果评审机制。

3.注重办学传承,长期引领全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

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可以上溯到20世纪20年代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的前身——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著名的经济学家乔启明、土地经济学家张德粹、卜凯(Buck)教授等曾在此执教,讲授土地经济学等课程。1936年起,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相继招收土地经济与土地利用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开创了我国现代土地利用与管理研究生教育之先河。改革开放后,本专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85年招收土地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0年在全国第四批博士学位授权评审中,获准试办我国第一个“农业资源经济与土地利用管理”(1997年专业目录调整为“土地资源管理”)博士学科专业点。1992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土地管理学院,1998年获准设立了我国第一批“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专业。张丕介、吴文晖、唐启愚、刘潇然、刘世超、刘书楷等一批著名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教授都曾在此从事教学和研究,留下了许多丰富、珍贵的教学资料与科研经验,为今天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奠定了十分厚实的基础。多年来,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十分注重代际传承,后代人非常注重吸收前人的专业建设经验,使得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长期占据全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制高点,发挥着引领作用。

4.学科平台一流,奠定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1999年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5年被列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同年以本学科为支撑,获得了“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目前拥有土地资源管理学科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凭借雄厚的学科支撑,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十分注重发展方向的拓展,在原有强势研究方向(土地经济、土地规划、土地法等)的基础上,引进相关学科研究的成果,使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更具交叉性、复合性与综合性。将土地经济学研究方向拓展到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大领域,使土地经济研究能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土地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日益交融的特点,将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规划相关研究领域纳入到土地规划方向研究中;在区域资源利用研究方向,吸收了地学、GIS学科的研究内容。从而逐步形成了本专业目前的四大特色方向,即土地经济与资源经济、土地规划与利用管理、土地资源与区域发展管理、土地评估与不动产管理。与此同时,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获批建设了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整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工程中心、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统筹城乡发展与土地管理创新研究基地”、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级、校级多层级的学术平台,为本专业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5.领军人物辈出,引领专业发展方向

本专业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土地资源管理界的领军人物。王万茂教授曾经担任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是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开创者;刘书凯教授是我国土地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沈守愚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土地法学专家,他的许多建议在国家土地法制定中得到了采纳;曲福田教授担任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是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获得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本专业负责人欧名豪教授担任全国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院长(系主任)联谊会会长、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组成员,是江苏省普通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获得者、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国内土地资源管理领域具有重要影响。这些领军人物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6.国际化特色鲜明,拓宽专业发展视野

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中,学校十分注重引进海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教学科研资源,提升国际化水平。本专业依托国际合作项目每年选派3-6人去国外留学深造,分别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德国洪堡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挪威农业大学、荷兰社会科学院、荷兰农业经济研究所等国外科研院所积极合作,依托国际合作项目,定期邀请海外专家与我校教师交流探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经验,并作专题讲座。

教材与课程建设国际化。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国外教材,如美国著名土地经济学家Raleigh Barlowe编著的Land Economics、Roger Perman等编著的Natru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美国估价学会编著的Real Estate Appraisal等。推进双语课程建设,已经建设的双语课程包括土地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经济地理、城市规划原理、学术交流、文献选读等,推进全英文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国际化。本专业针对与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合作的17所境外大学,梳理这些大学与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学校平台优势,拓宽本科生短期国际交流、修学旅行等本科生国际化渠道。通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等专聘项目,自2008年起,定期聘请资源管理领域内的世界一流专家(如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发展经济系系主任Erwin Bulte教授、Nico Heerink教授)来校授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借助欧盟Erasmus Mundus基金会的资助,利用国际农村发展(IMRD)硕士案例研究班来华交流的机会,举办中外大学生的交流活动。2014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校长和比利时根特大学校长先后率代表团来访,与公共管理学院签订了本科生交流计划以及“国际农村发展”双学位硕士项目联合培养框架性协议,推动双方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丰富和全面。

国际合作成果丰硕。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与国际高水平研究机构和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功申请和完成21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表3),目前已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0多篇,参与撰写外文著作10部,累计举办国际会议10多次。荷兰瓦赫宁根大学Nico Heerink博士被我校正式聘为讲座教授,并借助与本专业长期的合作,获得2009年国家友谊奖。

表3 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国际合作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合作单位

经费渠道

1

加强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资源与环境经济教学与研究能力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t NAU( SERENA )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

荷兰社会科学院  

荷兰政府发展合作部

LUW/CH1972

2

快速城市化的土地经营

Community Management of Land Use in Rapidly   Urbanizing Countryside in the lower Yangtze Delta (abbreviation)

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香港大学

加拿大政府

3

欠发达国家经济政策改革、农业激励与土地退化研究

Economic policy reforms, agricultural   incentives and soil degradation in LDCs  (abbreviation)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挪威农业大学、肯尼亚农业大学、埃塞俄比亚农业大学

欧盟第五框架项目

ERBIC 18-CT98-0281

4

亚洲城市扩展、园艺产业转型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South East Asian Rural Urban Synergy:   Seeking synergy between the urban growth, Horti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in   Asian Metropolises (SEARUSYN)

荷兰农业经济研究中心、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葡萄牙地理和区域规划研究中心、越南河内农业大学、越南社会学研究机构

欧盟第五框架项目ICA4-CT2002-10025

5

中国农村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度、政策与市场 (第一期)

Sustainable resource use in rural China:   institutions, policies and markets, 1st phase (KNAW-MOST, 1st phase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清华大学、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北京办事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

中荷战略科学联盟项目

2004CB720401

6

重构东亚转型经济国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高等教育

Restructuring Higher Education i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 East-Asian Transition Economics (ASIA-LINK)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荷兰社会科学研究院、德国洪堡大学、越南胡志明大学

欧盟Asian Link

 Program VN/Asia-Link/13

7

国际农村发展硕士项目International Master Course   in Rural Development

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国雷恩农业大学、德国洪堡大学、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斯洛伐克大学、意大利比萨大学

伊拉兹马斯 芒杜资助

Erasmus Mundus

8

发展中国家土地利用政策和持续发展

Land Use Polici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UPIS)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LEI),德、法、巴西、印度、突尼斯等国15家机构参加

欧盟第六框架DG RTD资助   GOCE-036955项目

9

中国农地保护和农地产权制度研究

Protecting Farmer’ Land and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荷兰地籍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土地勘探规划研究院

荷兰外交部EVD和中国商务部AF06/CH/02项目

10

土地登记项目

Piloting of Rural Land Registration and   Certification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中国农业大学、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11

资源持续利用管理:制度、政策与市场 (第二期)

Sustainable resource use in rural China:   institutions, policies and markets, 2nd phase (KNAW-MOST, 2st   phase)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清华大学、荷兰社会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生态与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科技部和中荷战略科学联盟项目2008DFA90630

序号

项目名称

合作单位

经费渠道

12

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农地非农化治理——中国与德国比较 Governing   Farmland Conversion in the Quest for Sustainability - Comparing China and   Germany (GoCoG)

德国洪堡大学

德国Bosch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

13

新疆农村农户生计策略变迁:棉花生产、环境和消除贫困Changing   Livelihood Strategies in) Rural Xinjiang: Cotton Production, Environ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 (KNAW-CEP)

荷兰社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

荷兰皇家科学院中国交流项目KNAW –CEP

14

EURASIA 国际合作交流项目 (EURASIA 一期、二期)

维也纳自然资源和生命科学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德国洪堡大学等18所欧洲和亚洲学术机构  

伊拉兹马斯 芒杜国际合作窗口资助Erasmus Mundus,   External Cooperation Window Grant

15

经济欠发展地区的粮食安全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Food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Less-Favored Areas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跨学科研究和教育基金、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NREF、IFPRI

16

江苏省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研究Wise use of Wetlands in   Jiangsu, China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湿地国际、荷兰北布拉邦省

荷兰北布拉邦省

17

从制度视角关注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德国洪堡大学等

中德政府

18

国际农村发展硕士项目International Master Course   in Rural Development

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国国立园艺学院、德国洪堡大学、意大利比萨大学、斯洛伐克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

伊拉兹马斯 芒杜国际合作窗口资助Erasmus Mundus,   External Cooperation Window Grant

19

Soil pollution assessment in Ecosystems of   Selected DOE Sites

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

美国环保部

20

Ask-Asia 项目

Agriculture, Skills, Knowledge, Asia

捷克生命科学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等多所欧盟高校以及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的大学

欧盟Erasmus Mundus Action 3项目

21

ALFABET项目

Asia: Life, Food, Agriculture, Biology,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捷克生命科学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等多所欧盟高校以及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的大学

伊拉兹马斯 芒杜国际合作窗口资助Erasmus Mundus,   External Cooperation Window Grant

3.4.2专业品牌优势

1.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教学师资队伍

本专业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的教学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0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9人,讲师7人,博士生导师17人;专职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90%。学科成员专业结构合理,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地理学、规划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值得一提的是,本专业拥有一批30—35岁,具有留学背景、活跃在国内外学术舞台上的青年学术骨干,教学团队充满后劲与活力。本专业教师团队成员中现有6人担任国家级学会理事以上学术职务,其中2人任副理事长。团队成员目前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社会职务。

2.取得了一大批有重大影响力的教学科研成果

近五年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土地经济学、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学)、双语课程7门,国家优秀教材、规划教材选用率达80%,近五年出版的国家级教材9本、省级教材2本。本专业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达100%;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承担校级及以上各类教学研究项目5项,并获得4项教学成果奖。本专业坚持理论探索与政策研究并重的原则,注重通过科学研究来支撑教学工作和本科人才培养。近十年,本专业教师承担国际、国家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 170余项,科研经费 6200 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300 余篇,其中 SSCI 论文 30 余篇,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中央领导、江苏省政府领导批示,获得了20余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包括国内人文社科领域最高奖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3.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科毕业生读研率和就业率名列全国同类专业前列,为科研院所和国内外重点大学输送了大量优质的研究生生源,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同学还有相当比例学生转入博士学习阶段或到国外继续深造。75%的本科生主持、参与了国家、江苏省和学校立项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科研产出连续3年位于全校第一。近年来,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不断提升,有15篇被评为学校优秀毕业论文,有2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研究生中,成功申请到了11项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有7篇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有4篇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有1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近3年本科生获得大学生国家级和省级实践创新项目14项,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71篇,年终就业率超过96%;近3年考研升学率在30%左右,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100%;培养学生综合质量高,用人单位评价高,反映良好。

 

   Copyright 2017 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唯一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55736号-3   地址:中国南京卫岗1号第三实验楼

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